貫穿大城北的老宣杭鐵路建議利用起來
在機場、車站實現長三角文旅信息互通
都市快報
在蘇州吳江區黎里鎮買到《都市快報》、滬杭甬等城市的地鐵二維碼通用、杭紹39公里公交接駁專線開通……這些現象傳遞了同一個訊息:長三角一體化。
長三角要建設成為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級、高質量發展樣本區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引領區、區域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和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,即“一極三區一高地”,這既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戰略定位,也是長三角三省一市共同的奮斗目標。
在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,未來有哪些發展機遇和變化?在哪些領域還可以持續發力?滬杭超級磁浮工程什么時候完工?要不要去上!@幾天,有不少讀者給快報“民意直通車·兩會?绷粞,帶著問題,我們采訪了代表委員們。
謀劃老宣杭鐵路遠期利用 方便產業協作、人才往來
老宣杭鐵路建成于1972年,從杭州至浙皖邊界牛頭山煤礦,目前只運貨,運力為每天1-2車次。
隨著杭州加速推進大城北建設,未來的大城北地區將變得“新城林立,產能智慧”,而老宣杭鐵路正好貫穿了杭州城北。
這跟長三角一體化有何關系?
“長三角邁向高質量一體化,需要共抓產業鏈,貫通合作上下游!笔腥舜蟠、余杭區良渚街道大陸村黨總支書記陳甜說:“未來的大城北新城建好了,要引進長三角周邊城市的產業和人才,首先得保障交通的通達和便捷,但是現在的火車東站、城站火車站都離城北太遠了!
今年,陳甜把《關于老宣杭鐵路遠期利用問題的建議》帶進了市兩會。他說,老宣杭鐵路的空間廊道已經存在,線位貫穿余杭區、拱墅區,建議市政府相關部門能提前啟動對老宣杭鐵路的遠期規劃,在交通功能、城市空間、土地利用等方面下功夫。
陳甜說:“我建議,要么把老宣杭鐵路遷移至別的產業集聚區,繼續發揮它的貨運功能,進一步方便杭州與長三角其他城市開展產業協作;要么就利用現有的空間廊道,改建客運高鐵站,方便城際人才往來!
在交通樞紐建旅游服務中心 互通各地的文旅資訊
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: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,但一下飛機、高鐵、客車,就不知道要去哪了。哪怕是去杭州周邊的城市,哪怕是在長三角范圍內,也會犯暈。
市人大代表、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建筑設計研究總院執行總建筑師劉珂認為,這是因為長三角地區的文旅融合還不夠深入。
“長三角三省一市的文化獨具特色,上海有海派文化、浙江有城市山水、江蘇有文人園林、安徽有徽派村落,都是當地重要的旅游名片,但是彼此之間的互動還太少了!
比如,在杭州的機場、火車站、客運站,很難查閱到長三角其他城市的文旅資訊,到了當地的交通樞紐站,也難找到旅游信息服務中心,只有在一些熱門景點、酒店,才能獲取零散的文旅信息。
劉珂建議,杭州應規劃全市域旅游資源,建設一站式、全方位的旅游服務中心,最好選在交通集散地。同時,還要實現長三角各區域文旅信息互聯互通,在這些旅游服務中心內,不僅能找到“杭州去哪玩”的攻略,還能了解“上海去哪玩”“蘇州去哪玩”“合肥去哪玩”……
這樣,背包客每逛完一個地方,都可以隨時決定下一站去哪。
劉珂說:“根據市政府有關部門統籌安排,進行全球的規劃設計招標,通過吸納全球優秀設計團隊,來完成杭州市‘獨特韻味、別樣精彩’的旅游服務中心建設。打造文旅無障礙,使杭州國際化和長三角一體化結合起來!
重點發展
五大高端制造業產業集群
樹立長三角一體化
融合發展的“新標桿”
杭州要打造數字經濟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“雙引擎”。如何讓制造業高質量發展?農工黨市委會一份集體提案中建議,可以將制造業放進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中研判,打造新制造業發展新增長極,樹立“新標桿”。
提案參與者、農工黨界別委員倪曉娟說,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,一方面是橫向關聯,即兄弟城市之間,彼此分工協作,產業鏈延伸形成一體化。另一方面,各城市自身則縱向拉伸產業價值鏈,形成特色格局。
倪曉娟建議,可從兩個方面推進長三角一體化中的杭州制造業“新標桿”。
第一個方面,是科學統籌布局高端制造業,重點做強半導體、生命健康、智能汽車及智能裝備、航空航天和新材料五大產業集群,并形成特色集約發展模式。
可以聚焦國家戰略項目,重點關注國防高新工程、重大專項科技工業投資項目。同時,重視本地中小型企業在通訊光纖、智能安防等高端制造業研發能力的建設。
第二個方面,是借力杭州的數字經濟優勢,加快制造業的高智能轉換,深入開展“機器換人”“企業上云”等專項行動,加快“數字化車間”“智能工廠”等高智能空間建設。
比如,深度推動“復旦張江研究院+錢塘新區智造”,加快航空航天、高端裝備、智能汽車及城市數據大腦等產業體系間的合作。
建設長三角“文化增長極” 杭州擁有獨特優勢 更具備扎實基礎
民革界別委員郭青嶺說,相對于長三角區域的“江南”標簽,以良渚古城為核心的良渚文明共同構成了華夏文明的源頭之一,是泛長三角地區最早和最合理的“心理認同”。
當下,杭州正在高起點建設世界文化遺產群落,著力打響一批東方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知名品牌。
“優勢恰是機遇!惫鄮X認為,以建設“世界文化遺產群落”為契機,做好頂層規劃,讓散落的城市遺產成為有機整體,放大綜合帶動效應,構筑長三角區域“文化增長極”。
郭青嶺建議,應成立市級統籌協調機構,由明確的部門來牽頭打造“世界遺產群落”,統籌協調市區層面及各相關部門間的資源和力量,不斷激發杭州世界遺產的稟賦和潛力,并從“文化源流核心地”層面引領長三角,從世界遺產角度接軌國際。
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的核心工作是遺產監測。郭青嶺建議,杭州應推進各遺產地的遺產監測與遺產保護管理的融合發展,搭建國際化平臺,建設河湖遺產保護研究國際中心、潮濕環境土遺址監測保護國際中心、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研究國際中心,并探索制定《杭州世界文化遺產檔案管理條例》,從法規上促進杭州世界文化遺產資源的可持續保存和傳承利用。
在開發利用方面,應打破人文社科研究的固有格局,為“半專業”的愛好者提供交流的土壤和“被教育”的機會,加強高校、研究所和民間社團聯動。
在推動遺產研究成果與市場的全領域跨界對接,把遺產深度激活,做好文旅融合。
總投資超萬億元 今年杭州十大招推進長三角一體化
近日召開的市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明確,今年杭州在落實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上,主要突出對接上海和都市區建設兩大主攻方向。
年度工作任務清單對271項任務年度目標進行了細化明確。重大項目庫則圍繞共建科技創新共同體、基礎設施互聯互通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、打造美麗長三角樣本、推進一體化市場建設、加快民生共建共享等十個方面工作安排了151個重大項目,投資額10685億元。